“茅坪村最近在搞‘禾下經濟’,探索稻田魚和稻田螺養殖實現‘萬元田’經濟,作為國有企業和幫扶單位咱們臨時黨支部應該給村里送技術、送專家、送文化,幫助他們解決技術難題,帶動當地農作物經濟發展,彰顯咱們國企擔當。”山東環保集團下屬貴州魯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里傳出東北姑娘李爽的聲音。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傳統經濟增收有限,茅坪村作為貴州省第三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我認為應該從文化振興上發力,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潛力,打造茅坪特色的庭院文化,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實現增產業增收入。”這一聽就是苗族阿妹群艷的聲音。
眼看兩方爭執不下,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偉說“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走進村里,走到村民身邊,才能真正了解村民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助力鄉村振興真正‘法寶’。今天正好周末,走,咱們去村里走一圈,聽聽老百姓的想法,真正的掌握到一手資料。”辦公室里,4名年輕的黨員為如何助力茅坪村實現鄉村振興激烈的討論著……
一番喬裝打扮后,四位年輕黨員化身“驢友”來到了茅坪村,東北姑娘李爽的身份是文藝女青年,苗族小姑娘群艷的身份是攝影愛好者,王其是的身份是愛探險的青年,支部書記張偉則是愛采山貨的居家達人。
只見阿媽背靠坐在馬扎上,神情悠然,他們上前與邰阿媽攀談起來,盡管語言有所不同,但經過一番比劃,苗族阿媽大概了讀懂了他們的來意,向他們介紹她已經90多歲了,身體很健朗,“現在的生活很好,我們都脫貧了,吃穿不愁,黨的政策好,我們都過上好日子了。中國共產黨好,你們年輕人來看我們,我很開心。”說著邰阿媽留下了激動的眼淚,“中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您要好好保重身體,好日子還長著呢,以后常來看您!”張偉握著邰阿媽的手,應聲說著。邰阿媽樸實的話格外有力,鼓舞了士氣,更加堅定了他們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信心決心,“讓阿媽們脫貧奔小康還不夠,要實現茅坪村鄉村振興這一目標,讓阿媽們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發展成果!”
在陸續走訪了幾戶村民后,他們得知當地有不少村民在外務工,孩子們也大都在鎮里讀書,村里大多都是年紀較大留守老人,在政府的幫助下老人們不愁沒錢花,但孩子們都在外工作求學,唯一缺少就是陪伴。“偉姐,以后周末我們可以發動同事過來志愿服務,為爺爺奶奶們打掃衛生、洗頭理發、陪他們說話聊天。”“對了,還可以幫他們種田,這個我有經驗。”群艷一邊抓拍美景一邊補充道。
茅坪村水資源豐富,建議村里可以利用豐富的水庫資源開展垂釣休閑旅游業,推動增加村委集體收入。這一想法擊中了駐村書記張云虎的痛點,“我們不知道是否符合法律要求,釣魚愛好者釣魚之后產生了很多垃圾,所以只收取衛生管理費”,了解到此種情況,張偉立刻現場電話連線律師朋友詢問合規性問題,并就開展垂釣休閑旅游業推動村集體創收具體方案開展了討論。
“魯控環保作為在臺江落戶的第一家山東國企,不僅要承擔起應有的經濟貢獻使命,更應履行國企姓黨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做好環保產業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幫助當地百姓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探索出“魯黔攜手 東西協作”的臺江樣板,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山東國資力量。”張偉向駐村書記承諾到。
“今天的收獲真不少,實踐要有力量,不可馳于空想,鄉村振興需要從小從細從群眾的所思所想所得出發,不可騖于虛聲,要把想法付諸于實踐,我們既要做好留守老人關懷,又要做好下一代的關愛,還要做好農業生產和特色產業的幫扶,特殊群體的關注也不能少。今天回去好好研究計劃方案,我們扎扎實實為茅坪村的老鄉們做點好事實事,發揮咱們山東環保的青春力量!”小伙伴們紛紛表示。
據悉,目前在建的臺江縣鉛蓄電池資源循環利用一體化綜合項目暨年產20萬噸再生鉛項目,是由山東省屬一級國企山東環保集團的下屬單位貴州環保集團投建,預計2023年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20萬噸再生鉛、4萬噸硫酸,投產后年產值將達40億元以上,創造稅收4億元,解決就業1000人以上。
貴州魯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臨時黨支部是在臺江縣委、臺江經開區管委會、山東環保集團黨委三級指導下成立項目攻堅臨時黨支部,這支特殊的黨員隊伍里,有項目一線工作的黨員,有企業駐地行業主管單位黨員,有項目上級單位中層骨干,承擔著臺江再生鉛項目的建設和茅坪村結對幫扶雙重責任使命的基層戰斗堡壘,致力成為“魯黔攜手 東西協作”的臺江樣板。